安全科普 / 手机病毒

恶意行为定义

根据通信行业标准YD/T2439-2012《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描述格式》 对于执行后对系统没有直接损害,也不对用户个人信息、资费造成侵害的其它恶意行为统称为流氓行为。危险后果主要表现为,间接的对用户手机造成影响,使用户不能方便的使用手机,并给用户手机带来安全隐患。

案例一:【短信僵尸】

感染对象: Android 系统手机

该程序安装后,若用户设置了此动态壁纸病毒会自启动恶意服务。在病毒服务启动的情况下,每当用户安装新的应用后都会弹出对话框诱导用户安装一个“Android系统”的软件,经分析“Android系统”为病毒软件,会收集用户隐私后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指定的号码。 该病毒程序运行界面如图所示:

病毒注册广播使用户在安装其他应用后弹出对话框,强制且频繁的求用户安装病毒软件;病毒推广的病毒软件名称为“Android系统”。

案例二:【伪存储卡】

感染对象: Symbian 系统手机

该病毒安装成功后在用户手机重启后自动运行于后台,常驻手机内存,消耗用户手机CPU资源,且用户无法正常卸载。 病毒安装成功后无桌面图标生成,在程序管理界面可发现病毒已经成功安装。

该病毒安装成功后在用户手机重启后自动运行于后台,常驻手机内存,消耗用户手机CPU资源,且用户无法正常卸载。 病毒安装成功后无桌面图标生成,在程序管理界面可发现病毒已经成功安装。

防护建议

及时关注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发布的安全信息;
安装安全软件,对手机进行病毒防护、查杀;
养成从官网和安全性较高的正规应用商店下载APP的习惯。

主办:中国反网络病毒联盟

京ICP备10012421号-1

如有问题请联系    anvaregister@cert.org.cn